close

我們現在都以為獨處於寂靜處修行,是自私自利的行為 

我們都認為在市井中弘法才是對的
沒錯,弘法廣度眾生是利他的行為 

問題是「你真的有能力利益眾生嗎?」
在我們還沒有達到「空性」的境界之前 

我們難免有自私的污染
這時候你再怎麼想慈悲別人,你利益別人都是很有限的都有自私的成份存在 

阿底峽尊者曾說:「如今五濁之惡世,非為攝受眷僕時,乃為依止靜處時
非為調化弟子時,乃為調伏自心時;非為到處遊逛時,乃為安住一處時
現在我們往寂靜處實修的人越來越少,而在鬧市中弘法的人卻越來越多
這是一個好的現象嗎?我完全不以為然。

我們現在都不知道到那裡去尋求高僧,因為高僧都住在偏遠的寧靜處
遠離錢財、親友、名利的束縛,自由自在地修行
他們不用煩惱「今天有那位官員要來?要如何應對?」
明天有那個功德主要來?要讓他做什麼?…等等之類的
雜事。沒有人可以干擾到他們,這樣清淨的生活

就是高如人間國王、天中帝釋也很難體會這難以言喻的山居之樂
經中說:「財寶之中最珍貴的是知足!」所以你們不要以為企業家是最富有的
**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「知足者」**

不滿足的企業家,反而是餓鬼道的眾生。

~ 久美多杰堪布
自身過患多 他身功德廣 知已當修習 愛他棄我執

我們所有消極的情緒,所有這些負面的心態,都來
於自我珍惜。所以這些都是來自「我」的過患,因

為「珍惜自我」乃是一切過患的根源。因此這裡說著這個「我」的想法

無私的精神狀態、珍惜他人、希望他人受益,是所有良好質素的根源
它是良好素質的海洋這些素質的泉源是無限無量的
由於這個原因,我們應該放下和徹底地摒棄,各種自我的執著和自我愛護

讓所有熱愛自我的習慣改變成為愛惜別人。我們可

以開始利用禪修(自他交換),去採取這種珍惜他

人的方式,希望幫助別人,對別人懷愛

若人欲速疾 救護自與他 當修自他換 勝妙秘密訣

你們常常會問:「那個法門最殊勝?」這裡寂天菩

薩告訴我們:「當修自他換,勝妙秘密訣!」為什呢?
首先我們要知道-所有痛苦的來源是什麼?

我們都知道...貪、瞋、癡、嫉妒、驕慢是痛苦的來源

那麼,這些煩惱是從那裡來的呢?它們由

「我執」而來,如果我們能去除「我執」的話

那這些貪、瞋、癡…等等。煩惱的因就不會產生

而我們也就不會有任何痛苦和煩惱了 

在進入空性的修行之前,我們必須盡力減除我執和
我愛的煩惱,不然的話,我們的痛苦就永遠無法止息

「自他交換」是減少我們自私、自愛的方式.

所以自他交換是最殊勝的法門!

一般人常常誤認為 -「自己都在為別人付出」為家人、朋友、團體

窮人、病人…。其實,所有痛苦的來源都是為自己

我們愛一個人為他付出一切,然而說穿了,這只不過在滿足你自己的欲望

因此,如果對方沒有按照你的期望回報你的話

你就會失望、難過、甚或憤怒,假如你是真心

的想為別人付出,那麼你怎會感到辛苦或不值呢?

(自我)是痛苦的來源,修行「自他交換」

就可以減少自我的執著,我們要把握這個殊勝的法門。
久美多杰堪布 (入菩薩行論) 

 聞名昔喪膽 因久習近故 失彼竟寡歡 知難應莫退
如果有人告訴我們,我們要幫助只是一百個人般

這樣本身已相當困難。但我們這裡說的,是無限的眾生。 又如果有人告訴我們
我們要幫助的只是一個人,也許需要一年或兩年,它看來好像很長一段時間之後
這才能幫助另一個人。但是這裡說的是不可估量的劫,三遍不可估量的億萬次
才是菩薩要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時間長度。因此,它是相當艱鉅的

但是,一旦我們習慣於這樣做,一旦我們真的已經將這種想法成為習慣
那麼,我們就可以做到這一點:「失彼竟寡歡」(人痛我傷的意思)
實際上,當我們不能夠幫助他人、不能夠為他人服務或使他們受益時

我們會感到不舒服,不一定是悲傷,但我們會很不自在
因此,只要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,我們即是已經習慣於走在菩薩道上

而且,一旦我們習慣了這樣做,事實上它能為我們及他人帶來很大的利益
如果我們不能做到「自他交換」,那麼我們不可能成佛。
因為這本身,就是大乘的道路!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寂靜處修行
    全站熱搜

    歡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